与北美页岩气产区的大平原地貌、储层埋深仅在一两千米的特点相比,我国页岩气开采面临地表崎岖不平、地下构造变形、埋深达三四千米甚至更深的不利局面。如何将地下构造看得清、甜点位置预测准、页岩油气采得出,是多年来萦绕在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页岩油气高效开发地球物理评价技术及应用创新团队心头的三个问题。
面对页岩油气高效开发中的诸多跨学科关键问题,团队消除常规的采集、处理或解释的单兵作战的项目运行弊端,组建由分管院长牵头、副总工程师带队、“采集+处理+解释+地质+工程”多学科联动的一体化技术支撑团队,充分发挥“大兵团”作战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贯通从理论研究到自主技术创新研发,再到生产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页岩油气田高效开发。
经过持续攻关和技术打磨,2020年,团队提出一种针对微地震弱信号的“蜂窝”阵列采集新方法,研发了三种适应观测系统的弱信号增强处理方法和微地震事件智能识别方法,绘制出页岩油气输导的“毛细血管网”。经过测试,弱微地震信号识别能力提高50%以上,实现了涪陵页岩气稳产、威荣页岩气田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