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新引擎

2023-09-15 16:28
0

碳排放权交易是一项旨在推动高效益、低成本减排温室气体的关键政策工具。在中国,碳市场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将介绍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从试点到全国

中国的碳市场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年前的区域试点阶段。然而,在20217月,中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正式启动了全国性碳市场的线上交易。这标志着碳市场由区域试点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截至今年719日,中国的碳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率先纳入的2162家发电企业的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2.40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110亿元。这一数字反映了中国碳市场在短短两年内的快速增长。

 

健康平稳的发展

中国碳市场的运行两周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健康平稳的有序状态。制度规则设计和可操作性得到全面提升,碳定价功能初步形成,引导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逐步显现。此外,省间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本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

 

然而,中国碳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交易主体主要集中在控制排放的发电企业,过于单一且同质性强。其次,交易品种几乎全部为现货,长期品种的发展有待完善。再次,履约驱动效应明显,导致超过一半的成交量和成交额集中在临近履约期,流动性较低。最后,金融机构在碳市场中的角色相对较小,难以形成合理有效的碳定价机制。

 

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碳市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对碳排放的控制产生影响,还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未来发展的一些关键方向:

1. 市场扩容

中国应继续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在行业扩容方面,应逐步将更多高耗能行业纳入碳市场,例如石化、钢铁、有色、造纸、化工、建材等。在主体扩容方面,应适当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碳市场。此外,金融机构应被鼓励更积极地参与碳配额和碳信用交易,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2. 丰富品种手段

碳市场应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参与者的需求。这包括推出更多具有金融属性的碳期权、碳借贷、碳基金、碳保险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引入将有助于市场价格的更好发现和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3. 健全制度保障

伴随着碳市场的扩容和多元化,相应的制度机制也需要得到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文件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市场的有序运行。此外,还需要制定长期的方案和规划,以适应碳市场总量和核心指标的变动趋势。

4. 统筹全国与地方

在全国碳市场与地方碳市场共存的阶段,需要合理协调两者的关系,避免重复和冲突。同时,应继续充分发挥地方试点的经验,为全国碳市场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确保两者之间的衔接和互动。

 

中国的碳市场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仍然需要克服一些挑战。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碳市场体系,推动碳排放的减少,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这一举措将为中国建设绿色低碳经济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