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探索可再生能源的无限潜力

2023-10-20 14:17
0

在风景如画的大理,温泉疗养项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在河北的雄安新区,地热能代替煤炭,已经覆盖了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供暖区域。而在遥远的西藏拉萨,羊易地热电站的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了5亿千瓦时,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2万吨。这些都是地热能在不同领域广泛应用的生动例证。

 

地热能的无限潜力

地热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发电、温泉疗养、供暖制冷、农业养殖等领域。全球可再生能源中,地热能占总量的66%左右,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显示了其巨大的潜力。

 

根据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发布的报告,我国的地热直接利用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底,我国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到了13.3亿平方米,温泉年利用能力达到了6665兆瓦,地热农业年利用能力达到了1108兆瓦。

 

地热能的独特优势

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地热能不受季节、气候、昼夜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它的运行时间可以达到年均8000小时以上,远高于风电的2000多个小时和光伏的1000多个小时。这种稳定性使得地热能成为一个理想的能源选择。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我国的地热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地热发电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地热发电对地热温度要求较高,一般需要在摄氏120度以上,而我国大部分高温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在滇西、藏南等地区,与电力主要消耗区域分布不一致。此外,这些地区的地热发电项目前期勘探开发周期长、投资大,需要政策支持。

 

要实现地热能更大规模和更高质量的开发利用,我们需要摸清地热资源的底数,加大地热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解决深部地热勘探开发、干热岩热储改造工程等技术难题。例如,中国石化在海南海口市部署的最深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一井,将为验证深层地热探测评价关键技术提供宝贵数据,助力深层地热资源规模化开发。

 

政策与前景

为了提高地热能的利用效率,一些地方积极探索高、中、低温地热能的梯级开发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随着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我国地热产业将不断释放其巨大的潜力,为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贡献力量。

 

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仅在当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加环保、可持续的能源未来。在政策的引导下,技术的突破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地热能将继续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温暖,为地球的未来注入活力。